教學單元:修辭--譬喻法
教學對象:學習障礙、學習低成就、學習動機低落學生
*定義「譬喻」:
說話或寫文章時,運用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物具有類似的地方來打比方,就是「譬喻」
[學習單內容]
進入課程內容前,為了讓學生可以對「打比方」的用法有更深刻的印象
老師可以採取「腦力激盪」的作法
範例:
在白板畫上「○、□、△」這三個圖形,接著請學生上台「即興創作」
(可別小看學生的聯想力,來看看以下學生的作品吧!)
短短十分鐘,漢堡、飯糰、交通號誌、草莓土司、火山......通通出現在白板上,不得不佩服他們驚人的功力!
左下的老皮和右邊的「him怪獸」是出自同一位學生之手喔!
接著,讓學生分享所畫物品與圖形之間的相關
此時,老師便可進一步引導譬喻法的概念。
譬喻法是兩件事物具有類似之處,中間的喻詞,老師可以補充說明之
如學習單所示,有些詞屬於譬喻法,有些則不是
用生活化的方式舉例,可幫助學生吸收。
另外,成語當中也有許多譬喻修辭的使用,學習譬喻修辭成語,可增加學生的表達與閱讀能力
我認為可以挖空「喻體」的部分,讓學生去思考「本體」與「喻體」間的關係,如下圖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學習譬喻法不只是學習修辭本身,還能激發思考、對生活有更深入地觀察
並且在閱讀文章時,能更準確地了解作者的想法
教學時,結構化的教材與生活化的舉例能增進學生的理解
以上方式提供參考
[補充說明]
讓學生腦力激盪畫完,老師可將學生的作品照起來,並製作成PPT,可供下一次上課時當作引起動機使用
(第二、四、六張投影片,我採用逐一呈現的方式,讓學生慢慢地發現各形狀之間的相關)